2025
七月
07
【天主教教会史】|朝圣之途第七十九集:中古全盛时期的教会生活(五)托钵修会:圣方济
各位听众朋友,你好!
上星期《朝圣之途》节目所播讲的是中古全盛时代的教会生活。在这个主题之下,跟各位所讲到的是当代的新兴教会,熙笃会的创立和发展的情形;还花了很长的一段时间特别介绍了圣伯尔纳多的生平事迹,以及他对教会的贡献和影响;此外,也介绍了军旅修会。今天要为各位介绍的是托钵修会,以及属于这一类的修会:方济修会、道明修会。当然,也就顺便介绍这两种托钵修会的会祖圣方济和圣道明的生平,最重要的是要向各位讲述这两位不朽的大会祖对教会的贡献和影响。在还没有介绍之前,要先谢谢您今天抽空收听我们的节目。
在介绍托钵修会之前,我应该要先把十一至十三世纪初年的社会及教会的现象跟朋友们先做个交代。有教会史的学者这么说,整个十一世纪可以说是宗教复兴时代。几位有才能的教宗,他们虽然在政治上的力量还很薄弱,但是却把教宗在精神上的地位积极的提升上来。新的士林学派不但促进了教会内部的学术研究,而且还促成了前所未有的深刻而丰富的信仰生活。新兴的修会接二连三的创立,如火如荼的十字军东征的运动,点燃了信德的热火。通常,精神生活高涨的时期,往往也是教会危机丛生的时代,而这种现象正与欧洲社会环境变迁的最初征兆有关联。
十三世纪的欧洲,奉教的信有大概是3000万人。在过去的各个世纪当中,群众很少在历史上崭露头角,但是到了十三世纪,却是恰恰相反。在十二世纪以前,欧洲著名的大城市极少,但是到了十三世纪,由于商业的发达,促成了大城市的兴起。开始的时候在意大利,继而在日耳曼、法兰西,而和大城市一同兴起的是一种新的世俗文化。
古旧的封建制度已经失掉了它的绝对价值,王公贵族们发现,在他们面前的不再只是臣仆,而是广大的民众。中产阶级兴起与他们争自由、争权利,于是产生了一种阶级冲突。再就是由于整个中古生活沉浸在宗教精神里,所以,披上了宗教外衣的新兴世俗文化所呈现的阴暗活动以一种离异教派的姿态出现。实际上,他们并不否认任何教义,也不和教会的权威对立。而是一种不大与教义有关系的、怀着盲目的宗教热忱的民众狂热潮流,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华尔道派,是由法国里昂城的富商华尔道所创立的。在1178年的一场饥荒当中,华尔道把他的钱财赈济贫寒,与一批志同道合的人组成了流浪的布道者。他们劝告世人要恢复原始的基督精神,其中不乏奇人,更进一步的还宣发三愿,度神贫、贞洁、服从的生活,他们认为教友可以祝圣圣体。而另外一个比里昂的华尔道派更危险的是法国西南部的阿尔比派,这派起源于摩尼教派。他们不信任任何的有形教会,摒弃一切精神和俗世的权威,摒弃战争与死刑。他们只有一个圣事,那就是圣神的洗礼,唯有纯全的人才能够领受。而领受了这个圣事之后,就必须要有严厉的苦行。一般的阿尔比派信徒,只有在临终的时候才领受着圣神洗礼的圣事。
十三世纪的时候,阿尔比派是教会和国家的大患。教宗依诺森三世曾经邀请法国国王以十字军的武力来对付他们,结果就造成了使得双方损失惨重的战争。此后,在法国以外,也掀起了类似的潮流。更大的危机也正在酝酿当中,这些暗潮犹如火山爆发前的强烈地震。好在这次的危机并没有对教会造成巨大的灾祸。这就要归功于几位把群众的倾向导入正途的伟大人物,也就是托钵修会的创始者,其中最最有名的是意大利亚西西地方的圣方济。这种新形式的托钵修会兴起的背景,除了前面我所提到的暗潮之外,与当时社会经济的变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我们知道欧洲封建社会到了十二世纪就逐渐的起了重大的变化,在这个之前,人的生活依靠农业。所谓的富有者,都是拥有广大土地的人,生活的必须全都靠土地上的出产。而十二世纪开始,城市兴起犹如雨后春笋。银钱的流通也越来越活络了,经商的人由于财富累积而越来越富有。只要有钱,从东方运来的各种奢侈品都能够在欧洲的大城市当中就可以买得到。神职人员,甚至于连隐修院的修士都逐渐的富裕起来。这么一来,更加拉大了贫富之间的距离,引起了贫穷者的嫉妒和仇恨。
好在向往主耶稣一生的贫穷榜样,以及他所训斥的贫穷精神,反而受到了许多有心人的重视。他们抛弃了尘世间的一切财富,一心一意依靠天主的照顾,正像天空当中的飞鸟,田野间的百合花一样的生活。许多的教友看到这些有心人沿门托钵的生活方式而大受感动,也被吸引果真去沿门求乞,巡回讲道。可惜不少的人矫枉过正,给教会带来了危机。这就是前面所提到的一些宗教狂热者所组成的派别,以至于陷入了异端的危险,而圣方济、圣道明这两位天主的圣者,给当时的欧洲和教会带来了新的生活方式。在过去,修会生活的典例仍然是圣本笃。
在第六世纪,他所建立的那种隐修生活方式修道院都建筑在郊外,修士们在修道院里面耕田、种地、工作、祈祷。主要的目标是修己成圣,出外讲道只是例外的偶发事件。那么,圣方济、圣道明他们在十二、十三世纪所建立的托钵修会的生活又是怎么样的呢?他们虽然度的仍然是团体的生活,也在圣堂里恭念日课。不过,外出传教、讲道或是教书,却占据了他们生活当中的主要时间,除此之外,他们还发愿要遵守绝对的神贫,不但是个人,甚至于连修会也不得拥有财产。修院也都建造在城市里面,生活所需只是活一天算一天,这也就是托钵修会的历史渊源。
接下来我就先为您介绍意大利亚西西的圣方济。他生于公元1182年,是一位相当富有的不商之子,从小就生活奢侈,挥霍而爱好嬉戏,好斗。在参加当时各城邦之间的战斗当中,他被俘虏而病倒了之后,使他不得不安静下来祈祷、思考、阅读。他的内心因而逐渐起了变化,改变了他对人生的观念。他开始寻找、思考自己的前途,遇到麻风病人,他就亲自照顾他;看见年久失修而请他的圣堂,他就亲自去修理。
有一天,他在圣堂里望弥撒的时候,听见当天所念的《玛窦福音》第10章,其中第9节说的正是:“你们不要在腰带里备下金银铜钱,路上不要带口袋,也不要带两件内衣,也不要穿鞋,也不要带棍杖”。这句话为他而言是一线光明而有所顿悟。他开始计划要逐自去实行这些福音的教训。他要和自己的同伴们去实践贫穷、克苦和摒弃一切的快乐。为救助自己的急需,他们要去行乞。他们要以当地的方言向贫穷人宣讲福音,没有地方可以投宿过夜的时候就卧地而眠,随遇而安的时常赞美天主。不久以后,果然有人被他吸引,请求他收为门徒。
圣方济于是就请求教宗依诺森三世批准这种托钵、传教、祈祷的生活方式。教宗看到这位身体因刻苦而显得衰弱,但是目光却炯炯发光的青年人来到了他跟前。身上只穿着一件当时一般乡下人所穿的带有风帽的粗布长衫,腰里绑着一条绳子,光着双脚。还有十二位和他同样打扮的同伴们。这群看起来像是流浪汉的人,没有读过什么神学,竟然希望去为百姓讲道。当然得不到教宗跟前的神长,枢机们的青睐。他们中间有人说:“圣教会有历史以来,的确常常向贫穷人宣讲福音,也很照顾贫穷的人。但是,看事实的真相,意大利、法国不是正有一股暗潮,像他们这样的异端者在散布邪说,也度着沿途乞讨的生活方式,滥用宣讲福音的权利来欺骗百姓吗?”教宗也知道有这种人,但是教宗更明白,教会正需要改革去向异端斗争,过去所采用的方式已经不足了。教宗反倒被跟前谦逊服从的方济给打动了。何况前一晚教宗做过一个梦,梦见了一个像圣方济一样装扮的人,将摇摇欲坠的拉特朗大殿一肩挑起,正好抵住了那堵要倒的墙,于是又把它竖了起来,使得拉特朗大殿不至于倒塌坠毁。
圣方济不正是天主派来扶植教会于不坠毁的人吗?于是教宗就批准了圣方济所陈述的方式生活。圣方济取名的小兄弟兄会就这样创建起来了,圣方济和他的同伴们由于内心的兴奋和对事物毫无牵挂的自由,感到不可言传的喜乐。就开始两个两个的一边乞讨一边宣讲痛悔补赎。从他们身上散布着友爱的喜乐与和平。凡是愿意侍奉天主的人,不论是神父或是普通教友,都欢迎他们进入这个修会,会士的人数与日俱增。在十三世纪末,全欧洲已有小兄弟会的会院8000座,会士多达2万人。
1224年,在他所隐居的雅味诺山的旷野里,耶稣被钉的五伤正在他祈祷入神的时候,也印在方济的两手两脚和肋膀,一直到死都没有消失。而且还经常的鲜血淋淋,带给他好大的痛苦,但是他始终颂赞天主。两年后,方济以44岁的英年,带着耶稣的五伤,在小兄弟们的环绕下,在赞美死亡的圣咏声中去世于亚西西附近的鲍琼古拉小圣堂中。两年之后,教宗额我略九世就宣布圣五伤方济列入圣人品级,他可以说是教会史上列品最快的圣人之一。
圣方济既不是一个狂热者,也不是一个喜欢阳光、花卉,做着白日梦的人,他只是一个简单、朴实、敏感的人。他不是神学家,但是具有教友应有的十分坚强的信德。他沉默寡言,但绝不矜持。当他创立修会的时候,也接受别人跟他一起工作。有人说他是不切实际的梦幻者,其实他是个谨慎、实际而聪明的人。他曾经跟教会的权威者教宗合作无间。在苦修方面,他极为严格,尤其是在神贫圣愿上,那真是丝毫不倦怠疏忽。他始终是以身作则,教会他的修士们,他散布着洒脱与慈祥的光芒。圣方济不是组织家,不是立法者,然而,在他所唤起的民众运动中,并不含有当代教外民众活动的领导人物所有的不合法的情愫。毫无疑问的,身材矮小而谦逊的方济真正是世界级的伟人。他到达了很少有人到达的契合天主的境界。许多圣人在生前或死后有过敌对者,圣方济是没有敌人的。虽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了解他,但是所有的人,即使连教外人也都敬爱他。他的理想和言行对当时教会影响深远,不但化解了当时教会外来的危机,还改革了教会本身内部。我们认为他是一个划时代的伟人。与圣方济很不同的是,十三世纪第二个伟大的修会创始人圣道明。他虽然没有圣方济那样的芳名远播,但他的工作在教会史上也有着同样的重要性。
有关圣道明,我将在下星期节目当中再为各位做说明,今天《朝圣之途》节目就进行到这儿了。我用圣方济祝福他小兄弟的祝词来和您互道珍重,他是这样说的:“愿上主祝福您,保护您,愿上主慈颜光照您,赐给您平安”!下星期同一时间,我们空中再会。
